您好,欢迎访问半岛bandao名称官网!

优质环保原料

更环保更安全

施工保障

流程严谨、匠心工艺

使用年限

高出平均寿命30%

全国咨询热线

400-123-4567

企业新闻

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半岛bandao工业园88号

咨询热线:

400-123-4567

13800000000

半岛·体育bob官方网柳州机场旧址:全民人力筑跑道飞虎雄鹰卫长空丨柳州抗战遗址10

发布时间:2025-09-07 22:57:09人气:

  半岛·体育范围内,涵盖航银路、航一路、航五路等地。如今的旧址,已不再是硝烟弥漫的战场,而是市民休闲、学生研学、历史爱好者探访的公共场所。尤其令人动容的是,那些曾经庇护战机的

  柳州机场的故事,要从 1929 年的春天说起。那时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的新桂系集团刚统一广西,深知柳州作为西南军事要地的战略价值,便选定城郊帽合标营前一带,征用 38 公顷土地修筑机场。4 月工程竣工,广东航空处的 “中山” 号飞机首航成功,遗憾的是后来因两广失和,航线未能持续通航。不过,这座机场并未沉寂 —— 随着广西航空学校的成立(详见之前的柳州抗战遗址8),它成了广西空军的 “摇篮”,无数飞行员在这里驾驶战机起降,为日后保卫领空积蓄力量。

  1937 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抗日战争全面打响,柳州机场的命运也随之改写。作为西南地区的交通枢纽,柳州多山多洞的地形成了天然优势:群山可作防空屏障,溶洞能隐蔽战机,这样的条件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格外珍贵。当时美援物资正源源不断运往中国,美国空军也即将来华参战,原本的机场跑道已无法满足重型运输机和战斗机的起降需求。于是在1941 年春,趁着桂南光复的短暂平静,机场迎来了关键性的扩建工程 —— 要新修两条跑道,还要把旧跑道加长,设计标准极高:挖土深度 1 米多,先用料石填充,再敷上水泥做道面,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工程量是巨大的。

  说起那次扩建半岛·体育bob官方网,就不得不提成千上万的柳州百姓。据亲历者梁材在《抗日时期柳州飞机场扩建见闻》中回忆,当时仅征用的民工(壮丁)就有七八千人,再加上技术工程队,工地上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民工们沿着新挖的跑道内侧搭起简易棚屋,吃在这里、住在这里、干活也在这里,连喝水都要靠汽车运送,“滴水如油” 是他们生活的真实写照。更让人揪心的是,当时北方逃难来的难胞也聚集在工地周边,有的烧开水、煮稀粥,有的烤大饼、卖水果,只求能赚口饭养活家人。夜里曾有劫匪出没抢夺难胞财物,幸得负责治安的 46 军 170 师 510 团官兵日夜巡逻,不仅擒获过持枪劫匪,还在空袭警报时抓获过六七名手持太阳反光镜的嫌疑汉奸 —— 正是这样的严防死守,才保障了扩建工程的顺利推进。

  1943年的第三次扩建令人动容——5万柳州民众仅凭锄头、簸箕与有限干粮奔赴建设一线。碾压跑道是最艰苦的环节。重型运输机起降要求跑道极为坚实,而当时仅能依靠数吨重的石碾进行压实。百姓以粗麻绳合力拉碾,十人至百人一组反复作业,许多人肩头磨破、鲜血淋漓。为了微薄的收入,不少人顶着烈日挖土、扛石料,饿了啃口干粮,累了就躺在地上歇会儿,有人熬不住酷热病倒了,还有人不幸在事故中失去生命。他们没有留下名字,甚至连籍贯都无人知晓,却用血肉之躯为国家筑起了保卫领空的基地。

  到了 1953 年,广西省建队又对机场进行了一次重修,让跑道和设施更趋完善。

  从 1929 年的雏形,到 1941-1943 年的扩建,再到后来成为中美空军的重要基地,柳州机场就像一位沉默的见证者,一步步从训练场地成长为抗战枢纽。1999 年,随着白莲机场的启用,这座服役 70 年的老机场正式停用,但它的故事并未就此结束 —— 那些营房、山洞、碉堡,早已化作历史的坐标,等待着后人探寻其中的深意半岛·体育bob官方网。

  如今走到柳州军事博物园一带(航银路、航一路、航五路),散落的遗址群会带你瞬间穿越回抗战年代。这些建筑有的是天然溶洞改造,有的是钢筋混凝土浇筑,每一处都凝结着中国军民的智慧,也记录着战火中的生死瞬间。

  最让人震撼的当属飞机库山洞旧址。站在银仔山下的洞口,宽 14 米、高 6.8 米的入口格外醒目,石碑上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的字样熠熠生辉。这座山洞总长 200 米,总面积约 5000 平方米,前段 50 米是钢筋混凝土拱顶结构,能抵御重磅炸弹的冲击波;后段 150 米则是天然溶洞,冬暖夏凉,还能隐蔽战机。据介绍,这里可以同时停放 40 架飞虎队战斗机。

  抗战时期,日军把柳州机场当成了重点 “眼中钉”,从 1938 年到 1944 年,针对机场的轰炸就达 43 次,投下炸弹 1500 余枚,炸毁飞机 102 架。而这座飞机库山洞,就成了战机和飞行员的 “避风港”。每当空袭警报响起,战机便迅速滑入山洞,工作人员则忙着遮盖跑道痕迹,等日机离开后,又立刻检修战机、补充燃油,让它们能再次升空作战。

  如今山洞里空空如也,但洞口露进来的微光,仿佛还在诉说着当年的紧张与忙碌;洞口飘出的凉气,像是在轻轻抚摸每一位来访者的脸颊,传递着岁月的敬意。

  除了飞机库山洞,机场指挥塔台旧址和指挥部山洞旧址也是遗址群的 “核心成员”。指挥塔台曾是机场的标志性建筑,工作人员站在高处,用望远镜观察空中动静,再通过无线电指挥飞机起降 —— 每一次精准的指令,都关系着战机能否安全起飞、顺利返航。指挥部山洞则是 “大脑中枢”,所有军事行动的调度、情报的分析、作战计划的制定,都在这里进行。昏暗的灯光下,地图上密密麻麻的标记、电报机里传来的滴答声,曾是这里最常见的景象。

  还有飞虎队营房旧址和军人俱乐部,让人能近距离感受盟军士兵的生活。营房里的简易床铺、桌椅,还原了中国空军、苏联志愿航空队和飞虎队员们的日常;俱乐部则是他们难得的放松场所 —— 这座建于 20 世纪 40 年代的建筑,一层用青石砌墙,二层是小青砖,木质楼板上铺着老色水牌石,入口花台处还有飞虎队的水磨石标志。想象一下,作战归来的士兵们在这里喝杯咖啡、听听音乐,或是和战友聊聊天,短暂的欢乐背后,是随时可能再次奔赴战场的勇气。

  分布在机场周边的防空碉堡旧址,则像是一个个忠诚的 “哨兵”。这些碉堡用砖石和混凝土浇筑而成,留有射击孔,士兵们在这里警戒,既能防备日军的空袭,也能抵御地面攻击。如今碉堡上的弹痕依旧清晰,有的射击孔被炮火炸得变形,有的墙面出现了裂缝 —— 这些伤痕,都是当年激烈战斗的直接见证。

  2013 年 3 月,柳州机场及其城防工事群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5 年 8 月,又入选第四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这份荣誉,不仅是对遗址价值的认可,更是对所有为抗战付出的人们的致敬。

  提到柳州机场,就绕不开 “飞虎队” 这个名字。1942 年,美国飞虎队(正式名称为 “美国空军志愿队”)进驻柳州,从此这里成了中美空军联合抗日的重要基地,无数惊心动魄的空战故事,从这里开始书写。

  飞虎队的创始人克莱尔・李・陈纳德,早在 “七七事变” 前就来到中国,帮助训练中国空军。1941 年,他受中国政府委托,回美国招募飞行员组建志愿队,队员们大多是美国陆海军的后备航空军官和士兵。这些年轻人带着对和平的渴望,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和中国空军并肩作战。1943 年 10 月,以中国空军第 1、3、5 大队为基础,加上美国援华空军部分人员,组成了中美空军混合联队,柳州机场就是联队的重要驻防地之一。

  据记载,从混合联队成立到 1944 年,中美空军在这里出动战机 5000 余次,毁伤敌机 420 架,击沉敌船 1300 多艘,毙敌 5700 余名,还炸毁了大量敌军车辆、桥梁和炮台。这些数字背后,是一次次生与死的考验。1944 年 9 月 29 日,5 架日本轰炸机突袭柳州机场,在 45 分钟内炸毁了 1 架刚抵达的 B-24 轰炸机、1 个汽油堆集处和 1 架 C-46 运输机,幸运的是,工作人员抢出了 B-24 的 4 个发动机 。

  更让人揪心的是 1944 年夏到秋的那段日子。当时日军实施湘桂作战计划,目标之一就是破坏柳州、桂林等空军基地。7 月 28 日,12 架日机从广东经梧州直袭柳州,投弹 70 余枚,炸毁、焚毁飞机 36 架;9 月 23 日夜,7 架日机利用月光投弹,又炸毁、焚毁 7 架飞机;9 月 29 日夜,9 架日机更是投下数十枚炸弹,让 5 架大型飞机、6 架小型飞机化为灰烬…… 据《柳州市志・军事志》统计,仅 1944 年,日机就出动 14 批 87 架次轰炸柳州,其中 13 批针对机场,共焚毁、炸毁飞机 102 架。

  面对日军的疯狂进攻,中美空军从未退缩。1944 年 11 月,柳州形势危急,日军步步紧逼,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张发奎决定破坏机场和铁道,不让设施落入敌人手中。此时飞虎队司令陈纳德的举动,让人动容 —— 他不顾天气恶劣,在 11 月 7 日夜间乘坐部下的飞机进入柳州机场,亲自指挥撤离:下令将大批航空汽油付之一炬,炸毁机场建筑和跑道,还安排了 44 次飞行,将员工和主要装备转移。由于气候原因,撤离中损失了 3 架战斗机,但更多人得以安全撤离。张发奎在回忆录中说,陈纳德曾对他承诺:“在我的柳州指挥所没有移动以前,一小部的飞机仍继续不断翱翔于柳州的上空”,这份 “责任感和战斗的友情”,让他终生难忘。

  日军占领柳州后,不仅利用机场袭击黔、滇、川等省,撤退时还在机场埋设了 250 多处地雷。1945 年 7 月,美国新闻处报道:“柳州外前第 14 航空队基地一带,每天移去或引发地雷有 20~30 个。整个机场都是大地雷阵地,特别在跑道、汽车路及败退日军猛烈抵抗之处为然。” 直到 1945 年 6 月 29 日(美军记录为 6 月 30 日)柳州光复,中美军队才重新接管机场。最初美军飞机不敢降落在跑道上,只能降落在附近的土路上半岛·体育bob官方网,直到工兵队排除完地雷,机场才恢复使用半岛·体育bob官方网。

  那些牺牲的飞行员,更让人泪目。有的从柳州起飞后,在空战中被敌机击中,血洒长空;有的战机受损后迫降在他乡,永远留在了中国的土地上。如今在柳州军事博物园内,一架 “鲨鱼嘴” 涂装的战机模型格外醒目 —— 机头张牙舞爪的鲨鱼图案,机身整齐排列的日本国旗战果标志,仿佛在诉说着当年飞行员们的英勇。他们中,有美国人,也有中国人;他们说着不同的语言,却有着共同的目标 ——打败侵略者,守护这片土地。这种跨越国界的友谊,永远值得我们铭记。

  回顾柳州机场的抗战历史,我们既要铭记英雄的壮举,也要正视那些不那么 “光鲜” 的片段——历史从来不是非黑即白的,只有全面看待,才能真正理解那段岁月的复杂与沉重。

  首先要感谢美国飞虎队和美国政府对中国抗战的支持。在物资匮乏、装备落后的年代,美国的援华物资、飞行员的到来,无疑为中国抗战注入了力量。陈纳德、飞虎队队员们远离家乡,在柳州的天空与日军殊死搏斗,不少人献出了生命;史迪威将军作为中缅印战区美军司令,也曾关注广西战局,1944 年 10 月 14 日,他还亲自飞往柳州,与白崇禧、张发奎研究防御部署。尽管史迪威因与蒋校长的矛盾最终被调离中国,但他对中国抗战的支持,对中国士兵的尊重,仍值得肯定。

  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美国的军事援助并非完全出于 “正义”,背后也有其战略考量—— 通过援助中国,牵制日本在太平洋战场的兵力,维护美国在亚洲的利益。而且如果当年KMT当局没有被推翻,今天美军飞机是否会像在日本、韩国、菲律宾那样,肆无忌惮地飞在中国领空?答案恐怕让人深思。历史最终选择了人民,我党领导人民建立了新中国,才让中国真正实现了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这是我们必须铭记的事实。

  柳州光复在机场举行升旗仪式。英文说明称:“中美两国的旗帜在柳州机场急速赶制而竖起的旗杆上升起。”

  更让人痛心的,是KMT当局在抗战中的腐败与无能。1945 年日本投降后,柳州机场一度成了 “运输中心”,大批美国飞机在这里起降,载运KMT部队和官员前往沿海地区受降。可让人不齿的是,那些被派去 “接收” 的官员,大多是KMT权贵的亲信,而非有能力的干才。他们乘坐飞机时,带着家属、佣人,还有无数行李 —— 昆明火腿、满筐的重庆柑橘,把飞机塞得满满当当,哪里像是去 “承担责任”,分明是去 “猎取钱财”。

  正如《一个美国人看旧中国》中记载的:“最着急在日军投降后进入沿海地区的人们,与最早在日军侵略之前逃到后方的是同一类人。” 他们把官职当成谋利的工具,甚至还从政府经费中领取 “胜利奖金”,全然不顾百姓在战火中流离失所的苦难。这种腐败,不仅让抗战的成果打了折扣,更让百姓寒了心。

  我们还要看到,日本的侵略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灾难。如果不是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1931 年 “九一八事变”、1937 年 “七七事变”,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或许早已完成,百姓也能过上安稳日子。而战后美国又阻挠中国统一,让至今未能解决。这些历史教训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家强大、民族团结,才能抵御外侮;只有坚持独立自主半岛·体育bob官方网、自强不息,才能让中国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如今的柳州机场旧址,早已不是当年硝烟弥漫的军事基地。飞机库山洞里没有了战机,指挥塔台不再发出指令,营房里也没有了士兵的身影,但它依然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是一座 “活的博物馆”,让我们能触摸到历史的温度,感受到前辈们的家国情怀。

  每当我看到市民在飞机库山洞前打排球、散步,看到孩子们在军事博物园里好奇地观察战机模型,我就会想起 80 年前那些为了保卫家园付出一切的人们。那些修筑机场的民工,他们或许从未想过自己的汗水会被历史铭记,但正是他们的付出,才有了战机起降的跑道;那些牺牲的飞行员,他们或许没能看到抗战胜利的那一天,但他们的勇气永远激励着我们;那些与侵略者殊死搏斗的士兵,他们用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和平,我们怎能不珍惜?

  写这篇文章,不是为了沉溺于过去的苦难,而是为了从历史中汲取力量。柳州机场旧址告诉我们:民族的复兴,离不开每一个人的付出;国家的强大,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接力奋斗。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更要传承前辈们的爱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

  同时,我们也要以史为鉴,正视历史中的光明与阴影。既要铭记国际友邦的支持,也要坚持独立自主;既要肯定抗战中的英雄壮举,也要警惕腐败与无能的危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历史的指引下,走得更稳、更远。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 让我们永远铭记这段烽火岁月,让柳州机场旧址这面 “历史的镜子”,永远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柳州文史资料 第 5 辑 抗日战争专辑》. 梁材《抗日时期柳州飞机场扩建见闻》.《飞虎队柳州旧影集》张发奎. 《抗日战争回忆记》

推荐资讯